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道教指南-道学入门-仙道琐言

首     页

道学入门

道教人物

内丹修炼

外丹阐幽

养生撷粹

道家文化

佛学采珍

拳术精选

 
现在位置:  道教指南首页 >> 道学入门 >> 仙道琐言
 

仙 道 琐 言

周玲

    炼仙与修道之学,广博而精深。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超脱生死,而将我之生命与宇宙合而为一,归还虚空太极之中,与大道而合其真实。子休不云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孔永劫师兄尝言:“学仙的最终目的,也即成道之标准,是要脱离肉身与一般普遍能量的约束,而使已我之生命活力独自独立的、永不消失的存在于宇宙空间之中。”(《知音尘侣讲义·导言》)。 至哉羲黄奥道,乃我中华千古之绝学,只可惜世远言湮,时至今日已浸失其传,举世少有知音。敝师尹古缺先生,因见近年虚假丹道泛滥于世,遂嘱我作丹道介绍一文,以正视听。我又何能?况常以闭门修道为原则,今既亲恩师抬爱,唯将亲身实践及日常所学,平实记录,恭请方家指正。
    陈撄宁先生云:“所谓道教,即指炼丹术而言,有外丹内丹二种分别。”(《众妙居问答》)又云:“况且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他颠倒过来,说修丹炼道,在旁人听来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修道的人,果能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只有三元丹法,才须注重铅汞。世上道书往往把修道和炼丹混而为一,笼统批评,贻误后学非浅。”(《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噫!修道与炼仙一事欤?两事欤?由上述可知,其路径不同,而目标一致。
    “道教”一词,乃陈撄宁先生所倡导,并给予其独立之学术地位。今天我们所讲的道教,是包括了天元大丹(虚空阴阳),天元神丹(由地元神丹上进之法),地元神丹(外丹炉火),人元金丹(又分本身阴阳与同类阴阳)的五种丹法体系之总称。
天元大丹讲虚空阴阳,张义尚先生(三丰法派后裔)云:“至于虚空阴阳有二:一即北派功深养成谨鄂,将性立命之法,虽是一人行功,而身外之阴阳应之,此闵真人所谓‘孤为不孤而双非徒双’也,为称天元。另一即由地元上接天元,采天地日月之灵气,聚于神室,无中生有,凝为神丹,用以化形飞升者,亦仅闻其名而已。”(《一函遍答》)
    陈撄宁云:“蚌受月华而结珠胎,土得日精而产金玉,人知采取日月精华,则可以结就仙丹,变化凡体。至其所以采取之法,到此地步,自能领悟,不必执著迹象,致碍圆通。若《易筋经》所言日精月华法,乃武术炼养之上乘,非仙家之玄妙也。”由此可知“采天地日月之灵气”,决非一般气功大师之“采气”所能比拟,后学不可将此关键混淆。
    闵真人即北宗龙门派十一代后裔,字补之,又字小艮,自号低云子,派名一得。历来道学者,多将仙师与李道纯、黄元吉并列为中派三大祖师,此分法大有不妥之处。因闵祖“集玄学之大成”(石照山人语),“笃实辉光,清虚恢漠,足以承先启后”(周梯霞评语),所讲丹道之法,并不以中黄直运为代表,而以龙门西竺心宗之西竺斗法,知音尘侣等为重点,故陈樱宁则以闵一得“男女双修丹法”之特色而定义,称其为“调和派”(孔永劫所著《闵小艮与西竺心宗刍议》,《丹道杂谈》二文,对此有阐述,可资参考)。闵一得祖师之丹法,共有三大要件,即玄关一窍,如何开启?虚空大交大媾,如何入手?坤方不死之人,如何会面?知此三事则天仙备矣!其功法不过“虚极静笃”四字玄音。自然感降虚空奇烈无上天宝,结为圣婴,从而了脱生死。
    另有文始派丹法,也属天元,但其法与修道已无多大区分。此丹法本于《老子》《庄子》,以《文始真经》为主旨,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亦为将性立命之法,“以我之元阳神气,合天地之元阳神气,盗天地虚无之真机,合我神气之真机”。
虚空阴阳之天元大丹,是要以太虚深处,宇宙之精微为药物而成丹。或以太空为法体,或以法身为谨鄂,不论药物深浅,总要于太极中求得,否则仅为附庸“天元”之名而已。
    至于天元神丹,是将地元炉火已炼成之神金作为原料,而修炼者又必须是修人元金丹并以达人仙以上之能力,方才可以进行。据说其效可使多人化形飞升,正如旌阳之拔宅,鼎湖之跨龙。陈樱宁曾经亲身实践,可惜终究毁而未成。
    另外关于天元大丹,道学界大部分人有一说法甚为错误,认为童真之体为上德之士,可作无为天仙。此只能为理想之境界学说,不可当真。实为立说者未能身体力行之故。悟元子刘一明讲:“后人不知何为上德,何为下德,乃直曰精漏者为下德,精全者为上德,何其谬甚?夫交感之精,系后有之物,浊中之浊,岂可以此为凭证乎?至于十六岁破身之说,乃言二八一斤,阳极生阴,阴生后而精生。是就阴阳定论,不就岁数定论。如就岁数定论,世有十六岁而精通者,亦有未至十六而精通者,尤有过十六岁而精通者,此又何说?可知上德下德不在后天上讲究,而在先天中分别。先天全则为上德,先天亏则为下德,方是定论。”又我宗仙祖闵一得云:“余自九龄入道,行至十一岁而大漏,后几成弱,废功不行,命乃保,可不惧哉。”闵祖有高东篱、沈轻云两位道学仙才护佑,尚且如此,若是其它常人行功,其大危大险可以想见。我宗至今不允童体实修,正因于此。其实童男童女之身体状况,与成年人大异,应另起一科,详细研究,决不可将其理想化,而拿生命等同儿戏。须知实践是检验真理之唯一标准。
    地元神丹,即世称之“外丹”。其采用有形有色之矿物质,如五金八石之类,加工炼成丹药,以供服食升仙。又称灵丹,或黄白术。《太古土兑经》讲:“金银铜铁锡谓之五金,雌雄硫砒名曰四黄,朱汞硼硵硝盐矾胆命云八石”。今见古丹经中之种种术语,多为外丹学术语之遗留。《丹房须知》记载了择友、择地、丹室、禁秽、丹井、取土、造炭、添水、合香、坛式、采铅、抽汞、鼎器、药泥、温养、中胎、用火、沐浴、开炉、服食等烧炼外丹之设备与步骤。今人张觉人(陈撄宁弟子)对此道有研究。笔者虽对此道涉足不深,但闻师云:“地元炉火,除开一般化学反应工程,更重要者是要丹师引入先天太极虚无之气,从而点化通灵,始可服食。然做到此一步,已是天元神丹之范畴。”可见地元炉火之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天元服食之境,否则空烧无用。
    人元金丹,包括了同类阴阳与本身阴阳两种体系。所谓同类阴阳,就是人元栽接之术。以《参同》《悟真》为宗旨。吕洞宾、张伯端、张三丰、孙教鸾等皆以此法而了道。今世尚有传人,福德广厚之人可寻之。
    陈撄宁夫子在《读知几子<悟真篇集注>随笔》中讲:“凡父凡母是二人,灵父圣母亦是二人,决不至于拉第三人加入合作。”又引陈致虚言讲:“真铅乃是灵父圣母之气。何谓灵?常静之谓灵,逆施造化之谓灵。何谓圣?太极初分之谓圣,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不伤人之谓圣。可知所谓灵父者,因其有常应常静之能力,与逆施造化之手段也。请问丹房中第三人有此种能力与手段乎?世间做功夫多年之老修炼家,尚且难以到此地步,而谓初出茅庐之童男子有此资格乎?若不然者,如何能配称灵父乎?”可见陈先生尚未得人元金丹之全貌,未识道家命功中特别不共之绝秘方法。陈先生所示,乃贴龙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媾交之内侣,大有沦于两家之趋向。噫!吕祖不云乎:“鼎器本是男女身,大药原来精气神,着会拈来归一处,须用同心三个人。”又,既然做功夫多年之老修炼家尚不具此能力与手段,那么又当取何而为鼎器?神仙乎?菩萨乎?须知道家命功最大特点,便是要在有为之中妙施功,不须高超之无为性功相助。
    人元栽接法程,述之甚详者莫过于《金丹真传》。言筑基第一、得药第二、结丹第三、炼己第四、还丹第五、温养第六、脱胎第七、得玄珠第八、赴瑶池第九,以筑基而至温养,全是身外阴阳之运用,修丹者只是坐享其成而已。与一已毫不相干。功效立竿而见影,故敢云“哪怕百二十岁,只一口气在便可还丹”。法虽分九层,然每一层中尚有无数细微节次,不因师指,万难明了。又初三节可为人仙,虽法分三节,然又有不可分之处。中三节可为地仙,后三节可为天仙,皆是如此。始终,筑基不完,不敢得药。炼已不熟,不敢还丹。功行不满,不得玄珠。(笔者按:近年有“玄觉丹道”传授所谓之“人元金丹无上妙道”,而其教材中却以“莎士比亚”、“歌德”之语录为指针,实乃滑天下之大稽,步***之后尘。只可惜,如此学说尚能入主心田,实乃我等关于道学知识之普及未做足之表现。)
    人元丹法另有一支体系,运用本身阴阳,也即我们绝大多数同志所从事的丹道实践功夫,其以自身元神元气配阴阳而成丹(元气包含元精),凡只讲自身神气相交之法者,皆属此类。如伍柳一派、白玉蟾一派等等。 
    世人熟识之大小周天功夫,即本身阴阳之最明显特征。此种丹法体系,循序渐进,稳妥少弊,一步一个脚印,全靠修丹之士自力更生,踏踏实实做去,为最宜普及之丹法。而世人往往忽略最初一步之还虚功夫,又于真阳未产之际,将周天妄转空运,急功而近利,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枉费心机。
    司马承祯讲:一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故其以“信敬”为修道之第一要。又云:“断缘者,谓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至神至圣,孰不由此乎?”故又以“断缘”为第二要。“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欣迷幻境之中,唯言实是。甘宴有为之内,谁悟虚非?心识颠痴,良田所托之地,且人邻而居,犹从致操。择交而友,尚能致益。况身高生死之境,心居至道之中,安不舍彼乎?能不得此乎?”故以“收心”为第三要。又“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苇。饮河满腹,兽不吝于洪波。外求诸物,内明诸己,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有当,不任非当之事。事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毙于形神,身且不安,何情及道”。故以“简事”为第四要。又“夫观者,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究倘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得见机前,因之造适,深析卫定,功务全生,自始之末,行夫遗累,理不违此,故调之真观”。所以第五要为“真观”。并以“泰定”为第六要。其云:“夫定者,尽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于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日泰定”。最后方能谈及识道而得道之事。“夫造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莫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不然而然之,通生无医,谓之道”。
    此上所引司马承祯语录,实乃指明高级修道之法程。噫!炼仙与之修道,究竟有点区别。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