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开始][上一层][下一篇]
 
 发信人: ggp (龙王÷  ), 信区: MythLegend 标  题: 真武大帝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Mar  4 01:07:36 2001)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
 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①《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
 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
 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②《淮南
 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
 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③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
 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④尽管玄武作为神的
 地位,在汉代比前有所提高,但在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仍视玄武之形象为龟蛇,
 仍视玄武为四方护卫神之一。如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
 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⑤为之作护卫。唐段成
 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
 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⑥五
 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⑦可见直
 到唐末五代,玄武神的地位还是不高的。
 玄武信仰之兴盛和玄武神地位之提高始于宋代。盖因北宋开国之初,即受到北方外
 族契丹、辽国的威胁,为了提高防御入侵的自信心,乃乞灵于北方大神玄武的护佑。据
 杨亿《谈苑》载,“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山,……言:‘我天之尊神,号黑煞将军,
 与真武、天蓬等列为天之大将。’太宗即位,筑宫终南山阴。太平兴国六年,封翊圣将
 军。”⑧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加号“翊圣保德真君”。从此以后,玄武与翊圣、天蓬、
 天猷合称“四圣”。⑨大中祥符(1008~1016)间,为避圣祖(即赵玄朗)讳,改玄武
 为真武。AB宋《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六载,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诏加真武为真武
 灵应真君。AC《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载,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增上
 尊号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AD《文献通考》卷九十《郊社考》载,“钦宗靖康元年,
 诏: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AE道教自来崇拜星斗,尤其崇拜
 北斗,倡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所谓南斗即指玄武七宿之首宿。在北宋帝王为了
 政治军事目的大倡玄武崇拜之时,道教也趁机推波助澜,为玄武制造种种神迹。其中最
 突出的是编造玄武身世。《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曰:“昔大罗境上无欲
 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梦而吞日,觉乃怀孕。其母气不纳邪,日常行道,既经一十
 四月,乃及四百余辰,于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三日午时,降诞于王宫,相貌殊伦。后
 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
 为太玄,镇于北方。显迹之因,自此始也。”AF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九“降真
 圣”条所引《玄天大圣本传》之文,与此相同,只个别字句有异,证明上段文字出于宋
 代所撰之《玄天大圣本传》。《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在叙述真武身世之
 前,又称真武为太上老君之化身,云:“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
 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AG经此描写后,玄武遂由古代之四
 方护卫神之一上升为道教大神。并将象征真武的龟蛇改为真武所收之二魔,故自宋代起,
 真武画像与塑像皆为“被发黑衣, 探5 龟蛇,从者执黑旗”。AH元朝以北方女真族入
 主中原,视北方真武为王朝的保护神而加以崇奉。元代开国之初,在北京等地创建真武
 庙、昭应宫。至元七年(1270),徐世隆撰《元创建真武庙灵异记》云:“我gguuoojiia肇基
 朔方,盛德在水,今天子观四方之极,建邦设都,属水行,方盛之月,而神适降,所以
 延洪休,昌景命,开万世太平之业者,此其兆欤!”AI同年王磐撰《元创建昭应宫碑》
 云:“gguuoojiia肇基朔方,奄有四海,今京邑告成,而是瑞来格,神理不言,应以象类,盖
 昭昭矣!”AJ为此,元代皇帝将真武之“真君”号升格为“帝”,《续文献通考》卷七
 十九《群祀三》云:“元大德七年十二月,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元天上帝。”AK明成祖
 时崇奉真武尤盛。因明成祖朱棣原为北方一藩王(燕王),意欲举兵夺取帝位,须借助
 北方大神真武为其出师“正名”,谋士姚广孝遂造作玄武助战的神话。傅应麟《明书》
 卷一百六十《姚广孝传》载,朱棣决定举兵“靖难”时,曾问师期于姚广孝,广孝对曰:
 “未也,俟吾助者至。曰:
 ‘助者何人?’曰:‘吾师。’又数日,入曰:‘可矣。’遂……
 祭纛。见披发而旌旗蔽天,太宗(朱棣)顾之曰:‘何神?’曰:
 ‘向所言吾师玄武神也。’于是太宗仿其像,披 ⒄探O 应。”LB 手 棣继位以后,
 十分崇奉真武,除在京城建真武庙外,又于永乐十年(1412)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
 余万大建武当山宫观,使崇奉真武的香火臻于极盛。
 此时,崇奉真武的道教经书也愈来愈多。仅现存于《道藏》者,即有此时期所出的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玄天上帝启圣录》《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大明玄天
 上帝瑞应图录》《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箓》等。
 上述诸书除宣扬真武种种灵异事迹外,并进一步突出真武在道教诸神中的地位。两
 宋时已称真武为老君之化身,元明时则进一步称之为“金阙化身”,《玄天上帝启圣录》
 卷一云:“按《混洞赤文》所载,玄帝乃先天始气、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
 真人;中三皇时,下降为太初真人;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黄帝时,下降符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
 之精,托胎于净乐国王善胜皇后,孕秀一十四月,则太上八十二化也。”LC其地位几乎
 与道教最高神三清相当。万历《续道藏》所收《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将历代皇帝和道
 士加给真武的封号排成一百字,其封号之长,无论在皇帝中或其他神灵中,再也找不出
 第二个能和它相比拟的。后经元明诸代之倡导,真武庙祀几遍天下。
 注:
 ①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2册20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② 《礼记》第1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③ADAFAGAIAJLC 《道藏》第28册19页,第18册42页,第17册111~112页,38页,
 第19册641页,642页,第19册571~57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
 合出版,1988年
 ④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第138、167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⑤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273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⑥⑧LB 《丛书集成初编》第0278册194页,第1209册59页,第3957册3156~3157页,
 中华书局,1983年
 ⑦ 转引自《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十七
 ⑨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论道教》曰:“今乃以玄武为真圣,而作龟蛇于
 下,已无义理,而又增天蓬、天猷及翊圣真君作四圣,殊无义理。”
 AB 避圣祖讳,见于《朱子语类》和《云麓漫钞》等。《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
 《论道教》曰:“真武,本玄武,避圣祖讳,故曰真武。”
 《云麓漫钞》卷九云:“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玄武号为真武。”除此说之外,
 《续文献通考》又称为避真宗讳,曰:真武“本号玄武,宋避庙讳,改曰真武。”因据
 《宋史》,宋真宗生于太祖开宝元年,初名德昌,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改名玄休,端拱
 元年,改名玄侃,至道元年,又改名恒。此说于理不通,因宋真宗已于至道元年改名恒,
 在后祥符间改玄武为真武,自非避其讳而为,故当以前说避圣祖玄朗讳为是。
 AC 转引自《全宋文》第7册16页,巴蜀书社,1990年
 AE 《文献通考》第824页,中华书局,1986年
 AH 《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114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AK 《续文献通考》第3495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1.100.90.2]
 
 
 [回到开始][上一层][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