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地球上一切之一切,仅就我们现在所知,无外乎两大类别,即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构成了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纷繁多变又源远流长。 迄今我们所知的被称做历史的过去,被演绎着的现在和被推测着的未来,都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它们恒久有序地演变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也永远不会停止,除非我们脚下的这个地球崩溃、消失、不复存在。 人与自然——这两个地球上的主人公——以互相之间的和谐和斗争,构成了历史的延伸和变迁。 从互相依存的角度来讲,人和自然是兄弟;从互相征服的角度讲,人与自然又是对手,所以,完整地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既和谐又斗争,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真实写照。 我们所确信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最初原始的人躲避着自然的灾难以求得生存和进化,之后他们和自然和平相处,之后他们开始试图征服自然以取得地球上的霸主地位,他们立足于大地,开始向高山进击,向森林进击,向海洋进击,向天空进击……向自然的一切进击,他们获得了成功,在与自然的较量之中占了上风。 从血雨腥风dao光剑影到现代意义上的高新科技,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走过了温长的路程,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现代意义上对自然的征服少了一些直观激烈的成分,但是绝对没有停止。 如果我们给自然做一个发展总结的话,那么它的主题则是不断地和人类抗争,不断地躲避人类的侵袭,在人类的利用下不断地为人类造福却又不断地被伤害,所以不断地报复人类……从表面看,自然逐渐被人类驯化和利用,对人类的危险越来越小,但是双方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还远未可知,如果真的像有的预言家所说的那样,人类有一天被毁灭的话,那么这毁灭人类的巨手一定是自然,那样,自然就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而人类又要从猿发展而起了,这将会是一个多么不幸而又漫长的轮回呀! 之所以反复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因为动物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灭绝了的恐龙是,正在被灭绝的大熊猫是,还没有被灭绝正在逃避着人类或者和人类抗争着的许多种种的动物是。 本书的两个主人公之一——白鲸莫比·迪克也是。 本书的主人公亚哈船长和白鲸莫比·迪克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集中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强烈的冲突。 用我们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衡量,这个冲突的发生是客观的,必然的,不可回避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个非常形象化的体现。 亚哈船长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代表,是人类派来征服自然的。 他是普通的人,却有着普通人所没有的坚毅刚强不为名利所动的种种美德,但同时,在他的身上我们还发现了疯狂自私刚愎自用等种种劣迹,使我们对这一形象产生了全面立体的认识。 从他的美德看,他近乎神明,让人信奉和激动不已;从他的阴暗的一面看,他又越来越接近莫比·迪克而成为了一个恶魔,让人感减可憎又可怕。 正因为如此,亚哈船长才是一个真实而强大的人,只有他才能完chengren类所赋予的剿灭白鲸的使命。 对于亚哈来讲,这使命是神圣的是历史性的。 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是由无数个剿灭白鲸一样的过程组成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一个亚哈作为领袖。 这领袖非亚哈莫属。 因为亚哈既强大威严得像一个神,又确实是一个人。 人类不可能依靠神力来征服和改造自然,那只是被称作神话的美好愿望。 亚哈担起了进击自然的使命,它赢得了所有勇敢的人的尊敬和爱戴,他招致在自然面前缩首缩脚的懦弱的人的恐慌甚至憎恨。 于是,人类自身的矛盾产生了,并且一步步加剧,仅次于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内部的矛盾,必须克服自身的种种弱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与自然的较量中获得成功。 亚哈船长剿灭白鲸的过程包括了以上种种的因素。“裴廓德号”是人类社会本身的一个高度概括,是那个年代人类状态的一个缩影。 亚哈船长剿灭白鲸的过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的一个浓缩,是无数次殊死斗争中的一次。 白鲸莫比·迪克是自然的代表,当然它也是自然阵营中最杰出的代表。莫比·迪克是一种自然力量的象征,是同样强大的自然的一种具象体现。 自然由强大的莫比·迪克和无数个平庸的其它组成,正像人类由强大的亚哈和无数个平庸的斯达巴克、斯塔布和弗拉斯克组成。 自然是丰厚和大度的,它是人类的依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库,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失去了它,人类将不复存在。 自然是吝啬的,它从来都不主动给人类什么,人类从它身上得到的一切,都是靠着自己索取甚至掠夺而实现的。 所以,人类搞不清自然究竟是人类的恩人还是仇人,还是时而是恩人时而是仇人,这一点,恐怕它自己也搞不清楚,因而才如此的矛盾重重。 但是,仅就大鲸而言,自然和人类的冲突只可能是你死我活的,因为,人类行为方式在大鲸的身上只体现出对自然最残酷和最无道的一面,同样,大鲸所回报给人类的也只有殊死的反抗和阴险的报复。 在这样无数的矛盾之中,无数的冲突产生了。 莫比·迪克充当着自然界的酋长,自命为自然的守护神,因而亚哈和莫比·迪克的冲突不可避免。 在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中,结局的胜负是事关重要的,它影响着世界的前途,自然也决定着人类和自然的命运。 结果是,亚哈和莫比·迪克同归于尽了,这说明什么呢? 人类和自然谁也征服不了谁,他们就像是地球的两个极一样,互为依靠,互为补充,维持着世界的运转。 人类和自然,是做敌人还是做朋友,这个问题找不到答案。 逝去了的亚哈和莫比·迪克解决不了这个难题,现代人不知能否解决。 人类如何面对自然,是人类所永久面临的一个话题,是人类能否保持自身的一个关键。 亚哈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英雄,一个为了既定目的殊死奋斗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英雄。 那么,他统帅的“裴廓德号”又是什么呢? 这要从“裴廓德号”本身的名字谈起。 “裴廓德”这个名字,原本是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印第安部族的名字。这个部族历史悠久,以英勇善战著称,是美国土著民族的杰出代表。 只可惜,欧洲白人移民侵入北美大陆,他们对本土的裴廓德部族施加以残酷的屠shaa,随着屠shaa的加剧,到麦尔维尔创作《白鲸》的时候,裴廓德人已经被白人移民剿shaa至半,并且,屠shaa还在不断地继续。 裴廓德部族是美国本土诸多土著中的一支,也是命运最为悲惨的一支。 这样看来,“裴廓德号”就是美国印第安人的一个缩影了。 那么,亚哈率领着这个印第安部族去干什么呢? 当时,这些有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民族正喘息在奴隶制的沉重压迫下,水深火热,惨不忍睹,他们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反对白人的统治,废除奴隶制,取得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平等的地位立身于社会。 捕鲸业作为美国当时的一个缩影,同上述的情况是吻合的。 美国的捕鲸业起步晚于荷兰和英国,但到了十八世纪时,已一跃成为世界捕鲸第一大国,捕鲸业在美国整体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举足轻重的行业,为美国最初资本zhuyi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其中,捕鲸船功不可没,组成捕鲸船的主体,来自美国和几乎是世界各地的黑人,更是功不可没。 然而他们的贡献和他们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他们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要受船长、大副和其他白人高级船员的指挥和欺压,生活上穷困潦倒,仅靠一点可怜的分账来作为出生入死的收获。 因而,“裴廓德”的黑人们面临着和全体美国黑人一样的历史任务——争取平等。 这是一种强烈的民主zhuyi思想,是后来的美国南北战争所争取的目标。 这样看来,亚哈是率领着“裴廓德号”去为他们争取什么吗? 是这样的。 亚哈同情黑人,赞美黑人,尊重黑人,蔑视把黑人看做低人一等的所谓文明,愿意为了替黑人争取平等而战。 于是我们不禁说:作为残忍的没有人道的统治者的白人,他们的“白”,和与他们特征相像的白鲸的“白”,在这里不是重合了吗? 这不是巧合,而正是麦尔维尔的一个启发我们的设计。 只可惜,作为奴隶制下奋力抗争着的美国黑人的象征,“裴廓德号”最后全军覆没了,但是同他们一起被卷入历史的旋涡的,还有莫比·迪克,那个巨大的使黑人饱受其苦的白魔。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是黑人的代价,也是民主的代价,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是有所值的代价。 这就是这悲剧的意义。 他们失去了肉体,但精神不朽。 了解和理解麦尔维尔是看懂《白鲸》的关键。 看懂了《白鲸》,麦尔维尔也就一目了然了。 而在我们对麦尔维尔和《白鲸》都做了一番探讨之后,我们发现:二者的命运竟是何其地相像。 麦尔维尔的祖先是苏格兰的一个名门望族,早在麦尔维尔祖父那一辈,就已经来了美国,并且参加了独立战争,有一定的影响。 1819年,麦尔维尔生于纽约。本来,麦尔维尔是可以在上流社会中度此一生的,然而不幸的是,在他刚刚进入少年时代的时候,他的父亲——纽约的一个进口商——就破产了,家庭一下子从富裕堕入了潦倒。 那年麦尔维尔十二岁,父亲的去世,使家境恶化起来。十五岁那年,麦尔维尔在维持了两年的学校生涯之后,不得不进入了社会。 他从银行职员做起,先后做过店员、农场工人和小学教师,尝尽了酸甜苦辣。 1837年,十八岁的麦尔维尔怀着满腔的忿懑和对社会的抵触,逃上了一艘帆船,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涯。 第一次的航海只是激起了他更强烈的愿望,从1841年起,他开始登上捕鲸船做水手了。 在随后的三年间,麦尔维尔随着捕鲸船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大大开阔了眼界。不仅如此,他还和捕鲸船上的其他伙伴一起,同捕鲸船上的专制行为做了一定的斗争,并且还曾因暴动等原因被监禁。 后来,麦尔维尔加入了美国军舰“美国号”,在舰上服役,直到1844年他在波士顿上岸,结束自己的航海生涯。 1841年到1844年的航海生涯对麦尔维尔的一生影响很大,而这其中,相当的时间是在捕鲸船上,这样,麦尔维尔的思想基本上被奠定了。 坎坷的经历、丰富的生活和强烈的思想构成了以后麦尔维尔写作生涯的基础。 他的作品是他生活的写照,是他思想的写照。 《白鲸》的创作始于1850年2月,终于1851年夏,出版于同年。 那年他三十二岁。 这本应是一个辉煌的年纪,还本应创造更大的辉煌。 现在的读者无法想像,现在看来这部美国文学史上的史诗之作在当时非但没有引起轰动,还受到了许多的非议。 可是,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白鲸》没有给麦尔维尔带来应该给他带来的东西,因为和麦尔维尔同时代的人没有看懂这部作品,更没有认定他在文学上前所未有的价值。 在麦尔维尔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认识他了解他,更没有人把他奉为大师,他依旧是一个小人物,靠着微不足道的工作薪水度过余生。 于是一个伟人被消磨掉了,被断送掉了,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悲剧的人物,悲剧的作品,悲剧的作者,悲剧的结果,围绕着麦尔维尔,围绕着《白鲸》,一切都是悲剧。 创作悲剧作品本身并不是悲剧,只有创作悲剧作品的人成了现实悲剧中的主人公时,真正的悲剧才产生了。 1891年,麦尔维尔在世人的漠不关心中逝于纽约——他的出生地。死后三天,《纽约时报》才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而《白鲸》的引人注目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一直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才被麦尔维尔的下一代人读懂,才有人惊讶地说:天哪,这本是一部旷世之作呀! 今天,麦尔维尔和他的《白鲸》是美国甚至是全世界最被广泛研究的作家和著作之一。 麦尔维尔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是令人扼腕的一生。 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伟大的作品,是力量和思想的所在,是美国文学史上的史诗之作。 从富有到贫困的下落决定了他坎坷而闪耀着光彩的命运,而命运的多桀和对命运的不断抗争决定了他人生的力度和作品的力度。 由是我们想起了chinazhongguo的曹雪芹,同麦尔维尔相比,何其地相似。 由此可见,在由贫困到富足时,产生不了思想也产生不了思想的伟人,思想和思想的伟人都是在从峰顶跌进谷底的过程中由于呐喊而产生的。 不管是文学的创作也好,外国作品的译作也好,作者和译者都是作品中的又一个人物,虽然他没有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只有把自己溶入其中,你才能感应其中和反映其中。 所以任何一个作家和翻译家都应该是一个激情zhuyi者,而不是机械zhuyi者。 而在创作和译作过程中,作为一个激情zhuyi者比作为一个机械zhuyi者付出的要多得多。 我译作《白鲸》的过程,就是一个跟随亚哈剿灭莫比·迪克的过程。 当亚哈率领着他们在南塔开特登上“裴廓德号”,开始了他们伟大而一去不归的航程时,我也在我的书斋里跟随着亚哈船长上了“裴廓德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我吟诵着这句chinazhongguo的诗句,它用在这里真是很合适。 于是我成了“裴廓德号”的最后一名水手,虽然船上的所有人都不知晓我的存在,我像最初费达拉他们一样躲在船上,直到“裴廓德号”沉没在南太平洋,才和以实玛利一起失魂落魄地回来。 归来后的我坐在书斋里,像是做了一个英雄的梦。 只是除了向大家译述这个故事外,我没有为“裴廓德号”做出任何努力,这是每一个被这故事所感染的人都自责而又确实无能为力的。 同亚哈们相比,我自觉着轻如鸿毛。 然而姑且就算是一个走进角斗场为他们呐喊助威的人吧,姑且就算是一个在他们走后为他们流泪的人吧,姑且就算做一个把莫比·迪克炼出鲸油来的人吧! 亚哈们死了,除去必须回来的以实玛利之外,在那个时代,只有一死,才能彻底完成他们英雄zhuyi的壮举,才能完成他们不可避免的悲剧。 他们不可能活着回来,因为他们不可能取得绝对的胜利。 死是英雄的惟一选择,英雄们因为最后的死而爆发了力量,死是他们人生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以实玛利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我跟着他一起认识了魁魁格、塔斯蒂哥和大个子,我为他们从黝黑的身上所闪耀出的光辉所倾倒。 我认识了充满美德和忠实心的斯达巴克,认识了鲁莽幽默没有头脑的斯塔布,认识了快乐但平庸的弗拉斯克,他们各自的际遇让我理解,他们的懦弱让我着急,好在他们最终成了正果。 我还认识了善良的比普,神秘的费达拉,不幸的木匠和铁匠,以及几乎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手们。 我和他们一起,在甲板上跟着亚哈船长发誓誓死shaa死白鲸,在灯火通明的船头楼里大声说笑,在暴风雨中畏于神力而瑟瑟发抖,在高高的桅顶展望和思索大海,在九次联欢会中领略神态各异的捕鲸船,在鲸群之中体会危险的存在…… 最后,我眼睁睁地看着亚哈率领着他们走向死亡的洞穴,我含着泪一一告别他们,同时也告别了一个时代。 我相信,不管他们是去了堂<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天<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堂还是地狱,也都会是一群顶天立地的好汉。 译完《白鲸》,精疲力竭,像是走完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人生历程,不禁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世上所有的被写进史诗的英雄,都有着同样的轨迹。 为能和英雄为伍而自慰,而自豪。 值此再版之际,特做点滴修订,谨此致谢。 ------------------ 小草扫校||chinazhongguo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gd.cnread.sinology.conm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