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集部 ->全唐诗(下)·卷八百八十八
 
 

卷八百八十八
 

 

 

 


   卷888_1 【奉和郎中题仙岩瀑布十四韵】灵澈

致闲在一郡,民安已三年。每怀贞士心,孙许犹差肩。
采异百代后,得之古人前。扪险路坱圠,临深闻潺湲。
上有千岁树,下飞百丈泉。清谷长雷雨,丹青凝霜烟。
遥将大壑近,暗与方壶连。白石颜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寒,老藤花叶鲜。
轩皇自兹去,乔木空依然。碧山东极海,明月高升天。
平野生竹柏,虽远地不偏。永愿酬国恩,自将布金田。
穆穆早朝人,英英丹陛贤。谁思沧洲意,方欲涉巨川。

   卷888_2 【过商山】贯休

吟缘横翠忆天台,啸狖啼猿见尽猜。四个老人何处去,
一声仙鹤过溪来。皇城宫阙回头尽,紫阁烟霞为我开。
天际峰峰尽堪住,红尘中去大悠哉。

   卷888_3 【过西塞山】齐己

空江平野流,风岛苇飕飕。残日衔西塞,孤帆向北洲。
边鸿渡汉口,楚树出吴头。终日高云里,身依片石休。

   卷888_4 【中秋月】可朋

登楼仍喜此宵晴,圆魄才观思便清。海面乍浮犹隐映,
天心高挂最分明。片云想有神仙出,回野应无鬼魅形。
曾向洞庭湖上看,君山半雾水初平。

   卷888_5 【僧院泉】修睦

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来难穷处所,心去助波澜。
砌曲夜声苦,窗虚客梦阑。无心谁肯爱,时有老僧看。

   卷888_6 【题僧院泉】修睦

何处云根新布得,归仍半日在烟萝。莫轻竹引经窗小,
须信更深入耳多。绕砌虽然清自别,出门长恐浊相和。
从此无心恋沧海,沧海无风亦起波。

   卷888_7 【岳上作】修睦

始好步青苔,蝉声且莫催。辛勤来到此,容易便言回。
远水月未上,四方云正开。更堪逢道侣,特地话天台。

   卷888_8 【望西山】修睦

积翠异诸岳,令人看莫休。有时经暮雨,独得倚高楼。
云外僧应老,林间水正秋。到头归隐处,岂在问嵩丘。

   卷888_9 【题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掊泉】修睦

一自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掊得,清声四远流。众人怜尔处,长夜洗心头。
出谷花随去,背岩猿下偷。林边落江徼,风起雨翛翛。

   卷888_10 【松】修睦

细韵飕飕入骨凉,影兼巢鹤过高墙。
盘根一种依平地,自是梧桐不久长。

   卷888_11 【岳阳对柳】修睦

谁此种秋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令人看莫穷。正垂云梦雨,不奈洞庭风。
昔出长安道,独游隋苑东。当时今日思,须信苦相同。

   卷888_12 【归山吟】清豁

聚如浮沫散如云,聚不相将散不分。
入郭当时君是我,归山今日我非君。

   卷888_13 【游倚帝山二首】吴筠

山间非吾心,物表翼所托。振衣超烦滓,策杖追岑壑。
绝地穷gK岈,造天究磐礴。迩临烟霞积,逖睇宇宙廓。
俯惊白云涌,仰骇飞泉落。苔浓鲜翠屏,松古丽丹崿。
目冀睹乔羡,心希驭龙鹤。乃知巢由情,岂伊猿鸟乐。

兹山何独秀,万仞倚昊苍。晨跻烟霞趾,夕憩灵仙场。
俯观海上月,坐弄浮云翔。松风振雅音,桂露含晴光。
不出liuhe外,超然万累忘。信彼古来士,岩栖道弥彰。

   卷888_14 【翰林院望终南山】吴筠

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青霭长不灭,白云闲卷舒。悠然相探讨,延望空踌蹰。
迹系心无极,神超兴有馀。何当解维絷,永托逍遥墟。

   卷888_15 【秋日彭蠡湖中观庐山】吴筠

泛舟太湖上,回瞰兹山隈。万顷沧波中,千峰郁崔嵬。
凉烟发炉峤,秋日明帝台。绝巅凌大漠,悬流泻昭回。
穹崇石梁引,岈豁天门开。飞鸟屡隐见,白云时往来。
超然契清赏,目醉心悠哉。董氏出liuhe,王君升九垓。
谁言旷遐祀,庶可相追陪。从此永栖托,拂衣谢浮埃。

   卷888_16 【秋日望倚帝山】吴筠

楚服多奇山,灵表先倚帝。孤秀白云里,青冥何崇丽。
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霁。远峰列在目,杳与神襟契。
倏忽遗世间,宛如再登诣。伊予抱斯志,代处人烟闭。
何事牵俗网,悠然负芝桂。朅来从隐沦,式保羡门计。

   卷888_17 【蔷薇花】李冶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深处最宜香惹蝶,
摘时兼恐焰烧春。当空巧结玲珑帐,著地能铺锦绣裀。
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

   卷888_18 【柳】李冶

最爱纤纤曲水滨,夕阳移影过青蘋。东风又染一年绿,
楚客更伤千里春。低叶已藏依岸棹,高枝应闭上楼人。
舞腰渐重烟光老,散作飞绵惹翠裀。

返回

知古斋主精校 2000.01.22.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制作 Copyright©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