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您现在的位置是:新国学网-叶紫专辑 |
叶紫《丰收》小议(海内珍本) 刘昶 夏日去成都六场绝缘斋,听龚明德先生说及在一家旧书店中看到刘大杰《寒鸦集》,是民国27年初版书,且系毛边本。他因早已有了《寒鸦集》,便未购存。第二天我去,不仅买下《寒鸦集》,意外地还捡到叶紫短篇novelxiaoshuo集《丰收》。 1935年,叶紫、萧军、萧红3人自费出资,请鲁迅编过一套《奴隶丛书》。《丰收》列入丛书第一册,于1935年3月以奴隶社名义初版,出版后反响不错,于是在1936年3月、5月、9月又分别再版。半年时间内得以重印3次,可见这部novelxiaoshuo集受欢迎的程度。 叶紫1912年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革命家庭。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亲和姐姐被shaa害,他也因此逃离益阳,辗转于南京、上海一带。这期间,叶紫做过小学教员、编辑,还当过兵,甚至沦为乞丐。因此鲁迅在后来为《丰收》写序时曾说:“……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这些经历也便成为叶紫进行novelxiaoshuo创作的源泉。 《丰收》共收6个短篇,即“丰收”、“火”、“电网外”、“夜哨线”、“杨七公公过年、“乡导”。novelxiaoshuo内容即是叶紫20余年生活经历的反映,它“深刻地写出了破产中的农村面貌来尽了文学的战斗任务”。 《丰收》之吸引我的,不仅是novelxiaoshuo内容,还因为其中有木刻家黄新波为此书创作的插图12幅。关于书中插图,本来想请陈铁耕来完成,但当时陈铁耕正好回了他远在汕头乡下的老家,出书在即,时间上来不及。于是叶紫经鲁迅介绍,转托20岁刚出头的青年木刻家黄新波代劳。当时黄新波因参加左翼美联,引起当局不满,正准备远避日本。因为是鲁迅的嘱托,黄新波还是愉快地答应下来,并在很短时间内创作了12幅精美木刻作品,得到鲁迅的首肯。 1939年10月5日,叶紫在贫困苦闷中离世。他生前,《丰收》曾经四版,而其身殁后,《丰收》又重印过两次,即大连大众书店1946年重印和东北书店1947年重印。我手中新得《丰收》,就是1947年东北书店版。 东北版《丰收》在编排体例上,与奴隶社初版没有什么改变,但插图则有些变化。初版《丰收》,书封的画面是一位老农手持木棍,一手举到额边,似在遮挡热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的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东北版封面中,在午后阳光下的田野里,一辆牛车静静地停着,车上的粮食在农民劳作中越积越高。两个封面相较,东北版似乎只从“丰收”这个书名着眼,与novelxiaoshuo内容揭露的农村生活的困苦并不合拍,不如初版封面的深刻。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2月11日第七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