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学问,更在讲人生---读钱穆的《灵魂与心》 作者:董凤鼎]
当前位置: 新国学网>名家云集>钱穆>评介>读书随感

标题:学问,更在讲人生---读钱穆的《灵魂与心》 作者:董凤鼎
学问,更在讲人生 ---读钱穆的《灵魂与心》

--------------------------------------------------------------------------------

□董凤鼎

钱穆是入得了故纸堆且出得了故纸堆的一代史学宗师。
他是81岁高龄写完《灵魂与心》的,但迟至20多年后的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这姗姗来迟的钱穆以及钱穆的等身著作,已经成为学术界的显学之一,他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实在是难能可贵。
《灵魂与心》一书,于历史细节的繁琐考据,而非浮光掠影的追风,有气定神闲的主见。拿他的话来说,就是“不为时代潮流挟卷而去”,他所说的潮流,一是功利的潮流,二是学术的潮流。
读钱穆的《灵魂与心》,总觉得他既在讲学问,又在讲人生。作者积多年的心血,对灵魂与心作了匠心独具的阐述。书中由“灵魂与心”、“孔子与心教”、“论古代对于鬼魂及葬祭之观念”、“中华民族之宗教信仰”、“zhongguo思想史中之鬼神观”一直谈到“儒释耶回各家关于神灵魂魄之见解”。这些篇章,都是作者早年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又不断对自己的见解有所突破和发展。继之,便洋洋洒洒地写出“再论灵魂与心”;、“重申魂魄鬼神义”、“漫谈灵魂转世”、“生命的认识”、“人生向何处去”、“人生之两面”等精辟的见解。
无鬼说有鬼,无神说有神。这大约算作是zhongguo古代文化现象中一个奇妙的矛盾。正是这样一个奇妙的矛盾,才引发了作者的兴趣,唤起了作者的灵感。而作者又决不是为了好奇或猎奇,更不是为了博得读者廉价的注意力。细心的读者,在阖书深思时,一定会发现,作者意在讲学问,更在讲人生。
明眼人一看便知,鬼事神事即人事,鬼神世界就是一个异化了的人类世界。形形(se-dangjin)(se-dangjin)的鬼,林林总总的神,不过都是人的观念的反映,都无处不在地折射着人生。于是,通过对灵魂与心的探寻,去反观人类社会诸多现象,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奇特而崭新的认识角度;于是,我们在灵魂世界里遨游,就把握住了过去、现在、未来融于一处的契机;于是,我们在古怪的神鬼故事中挖掘,就捧回了一部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
灵魂的世界,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天地,包容甚为宏富,体现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想法与观念。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都在这个世界中曝光。面对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作者对于主题的阐述,便成为本书的点睛之笔。作者还唯恐影响读者的思考,行笔时又常常言尽而意味尽。作者的这番苦心,决非用“文字言简意赅”就能表达的。
读《灵魂与心》,之所以觉得她凝重、浑厚,是因为一代史学宗师钱穆,自有其学问之外的东西来支撑。钱穆在常州读中学时,因校方课程安排不当,曾跟学校闹起来,继而愤然退学。一同闹学潮的有刘半农和瞿秋白,由此可见钱穆的鲠直性格。这种鲠直性格于学术上的表现,一是年轻时他撰写《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居然跟声名显赫的康有为较真;二是仅以中学文凭入北大任教,却是我行我素的特立独行。
法国著名学者、史学宗师马克·布洛赫曾写出洋洋大观的《国史大纲》。如果,同时读钱穆和布洛赫的书,我们会想到司马迁和普卢塔克,甚而联想到孔子和苏格拉底。
《灵魂与心》钱穆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本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国学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