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钱穆和《围城》 ]
当前位置: 新国学网>名家云集>钱穆>评介>评传与秩事

标题:钱穆和《围城》
钱穆和《围城》

  杨绛20世纪90年代写过一篇题为《车过古战场——追忆与钱穆先生同行赴京》的文章,记的是1933年初秋的事情。“我那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外文系,马上就要开学。钱穆先生在燕京大学任职,不日也将北上。我未来的公公把我介绍给‘宾四先生’(钱穆),约定同车北去,请他一路照顾。”文中还提到车上的一个细节:

  我们买的是三等坐席,对坐车上,彼此还陌生,至多他问我答,而且大家感到疲惫,没什么谈兴。不过成天对坐,不熟也熟了。到吃饭时,我吃不惯火车上卖的油腻腻、硬生生的米饭或面条,所幸带了匣儿饼干和一些水果。宾四先生很客气,我请他吃,他就躲到不知哪里去了。后来我发现他吃的是小包麻片糕之类,那是当点心的。每逢停车,站上有卖油豆腐粉汤之类的小贩,我看见他在那里捧着碗吃呢,就假装没看见。

  novelxiaoshuo《围城》中,也有一个场面:

  鸿渐看见一个烤山薯的摊子,想这比花生米好多了,早餐就买它罢。忽然注意有人正作成这个摊子的生意,衣服体态活像李梅亭;仔细一瞧,不是他是谁,买了山薯脸对着墙壁在吃呢。鸿渐不好意思撞破他,忙向小弄里躲了。

  这两段描述,一真一假,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自然都不一样,而情节确是相像的,都是旅途中,都是吃东西,都是和“躲”有关,连语态和用词都让人感到接近。也就是说,钱穆,极有可能在《围城》里当了一回作者的模特。

  杨绛在另一篇作品《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她说:“我有机缘知道作者的经历,也知道酿成的酒是什么原料。”她还说:“我逐段阅读这部novelxiaoshuo的时候,使我放下稿子大笑的,并不是发现了真人真事,却是看到真人真事的一鳞半爪,经过拼凑点化,创出了从未相识的人,捏造了从未想到的事。我大笑,是惊喜之余,不自禁地表示‘我能拆穿你的西洋镜’。钟书陪我大笑,是了解我的笑,承认我笑得不错,也带着几分得意。”

  细观chinazhongguo现代novelxiaoshuo史上的成功作品,都是在写作家自己身边的事,即所谓“生活”。鲁迅如此,巴金如此,老舍如此,钱钟书也不例外。



羊城晚报 2002-11-22 16:22

本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新国学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