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黄金书屋---雅舍菁华 雅舍菁华
拜伦

    三年前在美国新闻周刊上看到这样的一条新闻:
      “且来享受醇酒妇人,尽情欢笑;
    明天再喝苏打水,听人讲道。”
    这是英国诗人拜伦(1788—1824)的诗句,据说他不仅这样劝别人,他自己也
彻底接受了他自己的劝告。他和无数的情人缱绻,包括他自己的异母所生的妹妹在内,许多
的丑闻使得这位面貌姣好头发卷曲的诗人死后不得在西敏寺内获一席地,几近一百五十年之
久。一位教会长老说过,拜伦的“公然放浪行为”和他的“不检的诗篇”使他不具有进入西
敏寺的资格。但是“英格兰诗会”以为这位伟大的浪漫作家,由于他的诗和“他对于社会公
道与自由之经常的关切”,还是应该享有一座纪念物的,西敏寺也终于改变了初衷,在“诗
人角”里安放了一块铜牌来纪念拜伦。那“诗人角”是早已装满了纪念诗人们的碑牌之类,
包括诸大诗人如莎士比亚、米尔顿、巢塞、雪莱、济慈,甚至于还有一位外国诗人名为朗费
洛的在内。
    我当时看了这一段新闻,感慨万千,顺手译了出来,附上一篇按语,题为《文艺与道
德》,以应某一刊物索稿之命。刊登出来之后发现译文中少了“包括他自己的异母所生的妹
妹在内”一语。拜伦的种种丑行已见宥于西敏寺的长老,我们zhongguo的缙绅大夫似乎还以为那
些luanlun的事是不可以形诸于文字的!
    luanlun的事无需多加渲染,甚至基于隐恶扬善之旨对于人的阴私更不要无故揭发。但是拜
伦之事早已喧腾众口,近来我尚看到一本专书考证拜伦这一段畸恋的前因后果,书名为《拜
伦的女儿》,旁征博引,不厌其详,可是我终觉得是浪费笔墨。说来说去,不过是叙说拜伦
于漫游欧陆归来之后,和他的异母所生的妹妹奥格斯塔如何的交往日密,以至于私生了一个
女儿。当时奥格斯塔已嫁,嫁给了一位上校,名乔治·李,但是婚姻不幸时起勃蹊。拜伦因
同情而怜惜而恋爱,在拜伦心目中奥格斯塔是最美丽最纯洁的女子,可是他并不是不知道乱
伦是一件严重的罪愆。他有一首诗,题为《为谱乐的诗章》(Stanzas for Music),是写
给奥格斯塔的,有这样的句子:
      没有一个美貌的女人
      有像你这样的魅力;
    我听到你说话的声音
    与水上的音乐无异。
    There be none of beauty’s daughters with a magic like thee;
    And like music on the waters
    Is thy voice tome
    女性说话的声音往往最能打动男人的心。看这几行诗可以知道拜伦对他妹妹如何倾倒。
但是下面几行诗充分显示这一段畸恋是如何的使他忐忑不安:
    你的名字我不说出口,我不思索,
    那声音中有悲哀,说起来有罪过:
    但是我颊上流着的热泪默默的
    表示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意。
    为热情嫌太促,为宁静嫌太久,
    那一段时光——其苦其乐能否小休?
    我们忏悔,弃绝,要把锁链打破,——
    我们要分离,要飞走——再度结合!
    I speak not,I trace not,I breathe not thy name,
    There is grief in the sound,there is guilt in the fame:
    But the tear which now burns on my cheek may impart
    The deep thoughts that dwell in that silence of heart,
    Too brief for our passion,too long for our peace,
    Were those hours——can their joy or their bitterness cease?
    We repent,we abjure,we will break from our chain,——
    We will part,we will fly to——unite again!
    他感到悲苦,他意识到罪过,但是他于决定分手之际仍企望着再度的结合。拜伦与奥格
斯塔生下了一个女儿,一直在拜伦夫人的照顾下,夫人是以严峻著名的女人,对奥格斯塔所
生的孩子当然没有感情,但是对于这可怜的孩子却也给了多年的相当的赡养,不过二人之间
的感情极不融洽,孩子认为没有得到她所应得的一份遗产,夫人觉得她忘恩负义。这可怜的
孩子身世坎坷,一再被人欺凌失身,颠连困苦,终于流浪到了法国,最后和一个年纪相当大
的法国农夫结婚,不久又成了孀居,关于这个孩子的苦难,无需详加叙述,令人不能已于言
者就是拜伦当初未能克制自己,铸此大错,始乱终弃,并且殃及后人!
    拜伦的很多行为不能见谅于社会,所以他终于去父母之邦,漫游欧陆,身死他乡。“不
是我不够好,不配居住在这个gguuoojiia,便是这个gguuoojiia不够好,不配留我住下来。”历来文人多
为拜伦辩护,例如在最重视道德的维多利亚时代,马考莱有一篇文章评论穆尔(Moore)所
作的《拜伦爵士传》,便有这样的话:
      我们知道滑稽可笑的事莫过于英国社会之周期性爆发的道德狂。一般讲来,私奔、
离婚、家庭纠纷,大家不大注意。我们读了轰动的新闻,谈论一天,也就淡忘了。但是六七
年之中,我们的道德观念要大为激动一次。
    我们不能容忍宗教与礼法被人违犯。我们必须严守反抗罪恶的立场。我们必须训告一般
浪子英国的人民欣赏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于是有一些运气坏的人,其行为并不比数以千百计
的犯有错误而受宽容的人们更为堕落,但被挑选出来成为示众的牺牲。如果他有儿女,便被
强夺了去。如果他有职业,便被迫失业。他受较高阶层人士的打击,受较低阶层人士的奚
落。事实上他成了一个代人受罚的人,藉他所受的苦痛收惩一儆百之效。我们严责于人,沾
沾自喜,扬扬得意的以英国高水准的道德与巴黎的放荡生活相比较。我们的愤怒终于消歇。
受我们迫害的人身败名裂,伤心欲绝。我们的道德一声不响的再睡七年。
    好象拜伦就是这样的狼狈的被迫离开了他的祖国!事隔一百五十年,我们现在应该心平
气和的作一更公正的论断。有一件小事值得提及,他走的时候并不狼狈,他定制了一辆马
车,是按照拿破仑御用马车的形式复制的,极富丽堂皇之能事,他驱车渡海,驰骋于低地国
家,凭吊著名的战场!拜伦对于拿破仑特有好感,室内摆着他的雕像,处处为他辩护,虽然
对于他的残酷不是没有微言。“他的性格与事业无法不令人倾倒。”有人问拜伦当年风云人
物有哪几个人,他回答说有三个,一个是花花公子BcauBrummcll,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
他自己!这倒也并非完全是吹嘘,十九世纪的前四分之一,拜伦在英国以及欧陆的名气确是
震铄一时的。
    作为一个诗人,拜伦的隆誉现在显然的是在低落。文人名世,主要的是靠他的作品的质
地。拜伦的诗好像是多少为他自己的盛名所掩。不过,在西敏寺给他立一块铜牌,他还是当
之无愧的。
    ```后记```
    奥格斯塔是拜伦的异母所生的姊姊,不是妹妹。我所以有此误,不是由于写作匆忙,也
不是由于记忆错误,纯粹的是由于无知。英文Sister一字,可姊可妹,我就随便的写成妹
妹了。承读者黄天白先生为文指正,我非常感谢。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感谢重庆雪儿提供
    转载请保留,谢谢!
前回黄金书屋后